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
設(shè)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(guān)于我們|聯(lián)系我們|網(wǎng)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果實籽仁類中藥

橘紅

  • 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 www.083500.cn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5-11 15:45:41
  • 來源: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

橘紅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橘紅

(《綱目》)

【異名】蕓皮、蕓紅(《藥材資料匯編》)。

【來源】為蕓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種橘類的果皮的外層紅色部分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橘"條。

【采集】取新鮮橘皮,用刀扦下外層果皮,晾干或曬干。

【藥材】干燥的外層橘皮呈長條形或不整齊紙狀薄片,厚不超過0.2毫米,邊緣皺縮卷曲。表面黃棕色或橙紅色,有光澤,密布棕黃色凸起的油點,果皮內(nèi)面黃白色,密布圓點狀油室。質(zhì)脆易碎。氣芳香,味微苦而后覺麻舌。以片大、色紅、油潤者為佳。

【炮制】橘紅:揀去雜質(zhì),刷凈,用時折碎。鹽橘紅:取凈橘紅用鹽開水均勻噴灑,使其吸收,晾干。(每橘紅100斤,用食鹽2斤,溫開水適量化開澄清)

蜜橘紅:將橘紅置鍋內(nèi),用文火炒至微黃色時,加入蜂蜜拌勻,再炒至略帶焦黃色,職出,晾干。(每橘紅100斤,用蜂蜜25斤)

【性味】辛苦,溫。

①《本草原始》:"味辛苦。"

②《藥品化義》:"味辛帶苦,性溫。"

③《本草匯》:"性熱。"

【歸經(jīng)】《本草匯言》:"入手足太陽、太陰、陽明經(jīng)。"

【功用主治】消痰,利氣,寬中,散結(jié)。治風寒痰嗽,惡心,吐水,胸痛脹悶。

①《醫(yī)學啟源》:"理胸中、肺氣。"

②《綱目》:"下氣消痰。"

③《本草匯》:"能除寒發(fā)表。"
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0.8~1.5錢;或入丸、散。

【宜忌】陰虛燥咳及久嗽氣虛者不宜服。

【選方】①治嘈雜吐水:真橘皮(去白)為末,五更安五分于掌心舐之,即睡。(《怪證奇方》)

②治痰飲為患,或嘔吐憨心,或頭眩心悸,或中脘不快。或發(fā)為寒熱,或因食生冷,脾胃不和:半夏(湯洗七次)、橘紅各五兩,白茯苓三兩,甘草(炙)一兩半。上細銼,每服四錢,用水一盞,生姜七片,烏梅一個,同煎六分,去滓熱服,不拘時候。(《局方》二陳湯)

③治途中心痛:橘皮(去白),煎揚飲之,甚良。(《談野翁試驗方》)

④治風痰麻木:橘紅一斤,逆流水五碗,煮爛去滓,再煮至一碗。頓服取吐。不吐加瓜蒂末。(《摘元方》)

⑤治產(chǎn)后脾氣不利,小便不通:橘紅為末,每服二錢,空心,溫酒下。(《婦人良方》)

⑥治乳癰,未結(jié)即散,已結(jié)即潰,極痛不可忍者:陳皮(湯浸去白,日干,面炒黃)為末,麝香研,酒調(diào)下二錢。(《圣惠方》橘香散)

【名家論述】①《藥品化義》:"橘紅,辛能橫行散結(jié),苦能直行下降,為利氣要藥。蓋治痰須理氣,氣利痰自愈,故用入肺脾,主一切痰病,功居諸痰藥之上。佐竹茹以療熱呃,助青皮以導滯氣,同蒼術(shù)、厚樸平胃中之實,合蔥白、麻黃表寒濕之邪,消谷氣,解酒毒,止嘔吐,開胸膈痞塞,能推陳致新,皆辛散苦降之力也。"

②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:"橘紅專主肺寒咳嗽多痰,虛損方多用之,然久嗽氣泄,又非所宜。"

③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橘紅專入于肺,兼以發(fā)表。去皮內(nèi)之白,更輕虛上浮,亦去肺邪耳。"
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焦點熱文

蓽茇

蓽茇 (《開寶本草》)【異名】蓽撥(《唐本草》),蓽撥梨..[詳細]

健康養(yǎng)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