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
設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于我們|聯(lián)系我們|網(wǎng)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果實籽仁類中藥

蓽茇

  • 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 www.083500.cn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5-21 14:29:40
  • 來源: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

蓽茇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蓽茇


(《開寶本草》)

【異名】蓽撥(《唐本草》),蓽撥梨、阿梨訶吔(《酉陽雜俎》),椹圣(侯寧極《藥譜》),蛤蔞(《赤雅》),鼠尾(《中藥志》)。

【來源】為胡椒科植物蓽茇的未成熟果穗。
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蓽茇

多年生草質(zhì)藤本。莖下部匍匐,枝橫臥,質(zhì)柔軟,有棱角和槽,幼時密被短柔毛。葉互生,紙質(zhì),葉柄長2~3.5厘米,密被柔毛;葉片長圓形或卵形,全緣。上面近光滑,下面脈上被短柔毛,掌狀葉脈通常5~7條?;▎涡裕菩郛愔?,穗狀花序;雄穗總花梗長2~3.5厘米,被短柔毛,穗長5.5厘米,直徑約3毫米;花小,直徑約1.5毫米;苞片1,近圓形;無花被;雄蕊2,花藥橢圓形,2室,花絲短粗;雌穗總花梗長1.5厘米,密被柔毛,花穗長1.5厘米,花梗短;花的直徑不及1毫米;苞片圓形;無花被;子房倒卵形,無花柱,柱頭3。漿果卵形,先端尖,部分陷入花序軸與之結(jié)合。

分布我國云南、廣東等地。印度尼西亞、菲律賓和越南亦有分布。

本植物的根(蓽茇根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
【采集】9~10月間,果實由黃變黑時摘下,曬干。

【藥材】果穗圓柱狀,稍彎曲,長2~4.5厘米,直徑5~8毫米??偣嘁衙撀?。表面黑褐色,由多數(shù)細小的瘦果聚集而成,排列緊密整齊,形成交錯的小突起。小瘦果略呈圓球形,被苞片,直徑約1毫米。質(zhì)堅硬,斷面微紅,胚乳白色。有特異香氣;味辛辣。以肥大、質(zhì)堅實、味濃者為佳。

主產(chǎn)于云南、廣東。國外主產(chǎn)于印度尼西亞、菲律賓及越南等地。

【化學成分】果實含胡椒堿、棕櫚酸、四氫胡椒酸、1-十一碳烯基-3,4-甲撐二氧苯、哌啶、揮發(fā)油(不含N、也不含酚性、醛性及酮性物質(zhì))。蓽茇還含N-異丁基癸二烯(反-2,反-4)酰胺、芝麻素。

【藥理作用】蓽撥中提出之精油對白色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桿菌、蠟樣芽胞桿菌、大腸桿菌、痢疾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。胡椒堿對家蠅的神經(jīng)及肌肉組織均有破壞作用,但不及除蟲菊。

大鼠腹腔注射胡椒堿可明顯降低直腸溫度(主要由于皮膚血管擴張),但重復注射后即不敏感,該動物并喪失在高溫環(huán)境下及疼痛刺激時調(diào)節(jié)體溫的能力。此作用系不可逆性,并與其辛辣刺激有關。

【炮制】揀除雜質(zhì),去柄,篩凈灰屑,用時搗碎。

《雷公炮炙論》:"凡使(蓽撥),先去挺用頭,醋浸一宿,焙干,以刀刮去皮粟子令凈方用,免傷人肺,令人上氣。"

【性味】辛,熱。

①《海藥本草》:"味辛,溫。"

②《開寶本草》:"味辛,大溫,無毒。"

【歸經(jīng)】入脾、胃經(jīng)。

①《綱目》:"入手、足陽明經(jīng)。"

②《雷公炮制藥性解》:"入肺、脾、胃、膀胱四經(jīng)。"

③《本草再新》:"入肝、脾、腎三經(jīng)。"

【功用主治】溫中,散寒,下氣,止痛。治心腹冷痛,嘔吐吞酸,腸鳴泄瀉,冷痢,陰疝,頭痛,鼻淵,齒痛。

①《本草拾遺》:"溫中下氣,補腰腳,消食,除胃冷,陰疝,痃癖。"

②《海藥本草》:"主老冷心痛,水瀉,虛痢,嘔逆醋心,產(chǎn)后泄利。"

③《日華子本草》:"治霍亂,冷氣,心痛血氣。"

④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"治氣痢。"

⑤《本草衍義》:"走腸胃中冷氣,嘔吐,心腹?jié)M痛。"

⑥《綱目》:"治頭痛、鼻淵、牙痛。"

⑦《天寶本草》:"治跌打損傷,腰腳痛,"
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錢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搐鼻或納蛀牙孔中。

【宜忌】實熱郁火、陰虛火旺者均忌服。

①《本草衍義》:"多服走泄真氣,令人腸虛下重。"

②《綱目》:"辛熱耗散,能動脾肺之火,多用令人目昏,食料尤不宜之。"

【選方】①治傷寒積冷,臟腑虛弱,心腹疞痛,脅肋脹滿,泄瀉腸鳴,自利自汗,米谷不化:蓽撥四斤,高良姜、干姜(炮)各六斤,肉桂(去粗皮)四斤。上為細末,水煮面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粒,米飲湯下,食前服之。(《局方》大巳寒丸)

②治飧泄氣痢,腹脹滿,不下食:蓽撥半兩,肉豆蔻(去殼,半生半煨)一兩,干姜(炮)半兩,訶黎勒(半生半炮,去核)一兩,白術(shù)三分,甘草(半生半炙,銼)半兩,木香(半生半炒)一兩。上七味,搗羅為散。每服二錢匕,空心米飲調(diào)下,日晚再服。(《圣濟總錄》蓽撥散)

③治氣痢:牛乳半斤,蓽撥三錢。同煎減半,空腹頓服。(《獨異志》)

④治脾虛嘔逆,心腹痛,面色青黃,腰胯冷疼:蓽撥、木香、附子(炮裂,去皮臍)、胡椒、桂(去粗皮)、干姜(炮)、訶黎勒皮(焙)各半兩,厚樸(去粗皮、生姜汁炙)一兩半。上八味,搗羅為末,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空心粥飲下十五丸,日三。(《圣濟總錄》蓽撥丸)

⑤治虛勞脾胃宿冷,不思飲食,四肢怠惰,心下脹滿,臍下結(jié)痛,及痃癖氣塊等病:蓽撥(炒)、訶子(煨,去子核)、干姜(炮裂)、人參各一兩,桂(去粗皮)、白茯苓(去黑皮)、胡椒各半兩。上七味,搗羅為末,煉蜜和丸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米飲下,空心食前。(《圣濟總錄》蓽撥丸)

⑥治痰飲惡心:蓽茇,搗細羅為散,每于食前,用清粥飲調(diào)下半錢。(《圣惠方》)

⑦治婦人血氣不和,疼痛不止,及下血無時,月水不調(diào):蓽茇(鹽炒)、蒲黃(炒)。上等分,為末,煉蜜和丸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溫酒吞下;如不能飲,米湯下。(《普濟方》二神丸,一名蓽撥丸)

⑧治瘴氣成塊,在腹不散:蓽茇一兩,大黃一兩。并生為末,入麝香少許,煉蜜丸梧子大。每冷酒服三十丸。(《永類鈐方》)

⑨治牙齒疼痛:蓽撥、胡椒。上二味等分,搗羅為末,化蠟丸,如麻子大。每用一丸,內(nèi)蛀孔中。(《圣濟總錄》蓽撥丸)

⑩治偏頭痛:蓽撥為末,令患者口中含溫水,左邊疼令左鼻吸一字,右邊疼令右鼻吸一字。(《經(jīng)驗后方》)

⑾治鼻塞腦流清涕:蓽撥、香附、大蒜。杵作餅,紗襯炙熱貼囟門上,用熨斗火熨透,其涕自止。(《醫(yī)學入門》蓽撥餅)

【名家論述】①《綱目》:"蓽茇,為頭痛、鼻淵、牙痛要藥,取其辛熱能入陽明經(jīng)散浮熱也。"

②《本草正》:"蓽茇,其味大辛,須同參、術(shù)、歸、地諸甘溫補劑用之尤效。"

③《本草便讀》:"蓽撥,大辛大熱,味類胡椒,入胃與大腸,陽明藥也。溫中散寒,破滯氣,開郁結(jié),下氣除痰,又能散上焦之浮熱,凡一切牙痛、頭風、吞酸等癥,屬于陽明濕火者,皆可用此以治之。"

④《本草正義》:"蓽茇,脾腎虛寒之主藥。惟瀕湖謂是頭痛、鼻淵要藥,取其辛熱能入陽明而散浮熱。按頭痛固有真寒一癥之宜用大辛大溫者,但鼻淵、牙痛,本皆火癥,古人偶用辛散之藥,蓋亦反佐之義,用作向?qū)?,瀕湖竟以為散浮熱,恐是誤會,石頑和之,非也。"
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焦點熱文

蓽茇

蓽茇 (《開寶本草》)【異名】蓽撥(《唐本草》),蓽撥梨..[詳細]

健康養(yǎng)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