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
設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于我們|聯(lián)系我們|網(wǎng)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中藥方劑

桂枝加龍骨牡蠣湯

  • 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 www.083500.cn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8-31 16:23:40
  • 來源: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

【方劑名】桂枝加龍骨牡蠣湯,出自漢·《金匱要略》。

【組成】桂枝、芍藥、生姜各三兩(各9克),甘草二兩(6克),大棗十二枚(3枚),牡蠣、龍骨各三兩(各9克)。

【用法】水煎服。

【功效】調和營衛(wèi),滋陰和陽,鎮(zhèn)納固攝。

【主治】虛勞心悸,易驚,汗多,男子失精,女子夢交或遺溺,舌質淡潤,脈虛大或芤遲。

【臨床運用】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呼吸道感染、更年期綜合征、竇性心動過緩、甲狀腺功能亢進、男性不育癥等病癥。

1.呼吸道感染:以本方與玉屏風散加減合方自制成糖漿治療反復呼吸道感染53例,與常規(guī)抗感染及對癥治療52例對照。療程為3個月。1年期間患者給予常規(guī)的抗感染及對癥處理。療效評定以1年內(nèi)未復發(fā)為治愈。結果:總有效率92%。(《陜西中醫(yī)》2011年第12期)

2.更年期綜合征:以本方隨癥加減治療42例。療程4周(每次服用1周后休息1日)。與尼爾雌醇治療44例對照。療程為3個月。療效評定以自覺癥狀有明顯改善,血壓正常為顯效。結果:總有效率95.2%。(《光明中醫(yī)》2007年第8期)

3.竇性心動過緩:以本方治療62例,其中單純竇緩22例,冠心病18例,心肌炎5例,室早12例,風心藥物性2例,房室傳導阻滯3例。疼痛甚者恰當使用速效救心丸等。療效評定以臨床癥狀消失,心率提高至60次/分以上,心電圖恢復正常,停藥后1年內(nèi)未復發(fā)者為基本痊愈。結果:痊愈24例;好轉30例;無效8例,總有效率87.1% (《長春中醫(yī)學院學報》1996年第55期)

4.甲狀腺功能亢進:以本方加減聯(lián)合鹽酸普萘洛爾、甲巰咪唑治療格雷福斯甲亢30例,與單純服用鹽酸普萘洛爾、甲巰咪唑治療30例對照療程均45日:療效評定以主要癥狀及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為臨床控制。結果:臨床控制13例,顯著進步8例,進步7例,無效2例。格雷斯夫病治療較緩慢,45日后續(xù)維持治療6個月一兩組停藥1年后,治療組情緒穩(wěn)定無癥狀及體征26例。(《中國社區(qū)醫(yī)師》2008年第19期)

5.男性不育癥:以本方治療25例,其中無精2例,不射精5例,18例精子數(shù)量不足或成活率低者。療效評定以女方有孕為治愈標準:結果:無精者,1例治愈,1例無效:不射精患者4例治愈,1例無效。精子數(shù)量不足或成活率低者,16例治愈,2例無效。治療時間最長1年半,最短4個月。(《吉林中醫(yī)藥》1995年第3期)

【方解】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為桂枝湯加龍骨、牡蠣組成。桂枝湯,方中桂枝溫補心腎之陽,白芍、甘草酸甘益陰,桂枝、白芍相合,溫陽以益陰,斂陰以涵陽,并可調和營衛(wèi),使陽固陰守;少佐生姜、大棗助桂枝,白芍調和營衛(wèi)之力;使以甘草調藥和中。諸藥合用,和中有補,補中有溫,使陰陽平衡協(xié)調。外證得之可調和營衛(wèi)以固表,內(nèi)證得之則交通陰陽而守中。加龍骨、牡蠣,則具有潛鎮(zhèn)固澀之力。陽能固澀,陰能內(nèi)守,則諸癥可愈。

臨床應用以心悸汗多、遺尿、失精、舌質淡潤、脈虛大或芤遲為辨證要點。臨床如見汗多,加黃芪、浮小麥;遺尿,加益智仁、桑螵蛸、覆盆子;心悸易驚、神不安舍,加靈磁石、酸棗仁、朱茯神;失精,加芡實、蓮肉、菟絲子。臨床對陰虛陽亢、嘔家、濕家注意禁忌。

【現(xiàn)代研究】 本方應用廣泛,臨床報道尚可見于治療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、過敏性鼻炎、更年期綜合征、神經(jīng)衰弱癥、兒童多動癥、慢性宮頸炎、消化不良、多汗癥、遺尿、遺精、夜驚、奔豚、脂溢性脫發(fā)、膀胱過度活動癥、高血壓合并睡眠障礙、抑郁癥、早泄、抽動穢語綜合征、性交恐懼癥、放療中皮膚損傷、頻發(fā)室早、圍絕經(jīng)期綜合征、夢交、交叉擦腿綜合征、眩暈等陰陽俱虛,不能陽固陰守的病癥??筛鶕?jù)辨證靈活運用本方,均能獲良效。

現(xiàn)代藥理研究表明,本方具有鎮(zhèn)靜、鎮(zhèn)痛、抗炎抗過敏、止咳平喘、解痙、調節(jié)中樞和植物神經(jīng)的作用。

【方歌】桂枝湯加龍牡蠣,調和陰陽固澀劑,男子遺精女夢交,盜汗脈芤諸痛祛。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]

健康養(yǎng)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