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
設(shè)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(guān)于我們|聯(lián)系我們|網(wǎng)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中藥大全

迎春花

  • 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 083500.cn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7-07 17:51:40
  • 來源: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

【中藥名】迎春花 yingchunhua

迎春花

【別名】金腰帶、清明花、金梅花。

【英文名】Flos Camelliae Japonicae

【藥用部位】木犀科植物迎春花J的干燥花。
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落葉灌木,直立或匍匐,高0.3~5米。小枝四棱形,棱上多少具狹翼。葉對生,三出復(fù)葉,小枝基部常具單葉;葉軸具狹翼,葉柄長3~10毫米;小葉片卵形、長卵形或橢圓形、狹橢圓性,稀倒卵形,先端銳尖或鈍,具短尖頭,基部楔形,葉緣反卷;頂生小葉片較大,長1~3厘米,寬0.2~1.1厘米,無柄或基部延伸成短柄,側(cè)生小葉片,長0.6~2.3厘米,寬0.2~1.1厘米,無柄或基部延伸成短柄;單葉為卵形或橢圓形,有時近圓形。花單生于去年生小枝的葉腋,稀生于小枝頂端;苞片小葉狀,披針形、卵形或橢圓形;花梗長2~3毫米;花萼綠色,裂片5~6枚,窄披針形,先端銳尖;花冠黃色,徑2~2.5厘米,花冠管長0.8~2厘米,寬3~6毫米,向上漸擴(kuò)大,裂片5~6枚,長圓形或橢圓形,長0.8~1.3厘米,寬3~6毫米,先端銳尖或圓鈍;雄蕊2,著生于花冠筒內(nèi);子房2室?;ㄆ?~5月。

【產(chǎn)地分布】生于山坡灌叢。產(chǎn)于陜西、甘肅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各地有栽培。

【采收加工】4~5月開花時采收,鮮用或晾干。

【藥材性狀】花皺縮成團(tuán),展開后,可見狹窄的黃綠色葉狀苞片;萼片5~6枚,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,與萼筒等長或較長;花冠棕黃色,直徑約2厘米?;ü谕查L1~1.5厘米,裂片通常6枚,倒卵形或橢圓形,約為冠筒長的1/2。氣清香,味微澀。
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性平,味苦、微辛。歸腎經(jīng)、膀胱經(jīng)。

【功效與作用】清熱解毒,活血消腫。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解毒藥。
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內(nèi)服:煎湯,10~15克;或研末。外用:適量,搗敷或調(diào)麻油搽。主治發(fā)熱頭痛,咽喉腫痛,小便熱痛,惡瘡腫毒,跌打損傷。

【藥理研究】裂環(huán)烯醚萜類化合物具有降壓、降血糖、抗肝毒、抗菌消炎等作用。
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主要含裂環(huán)烯醚萜類、黃酮類、迎春花黃色素、揮發(fā)油、脂肪酸等化學(xué)成分。

【使用禁忌】血虛目疾慎服,忌用鐵器煎藥。

【配伍藥方】①治發(fā)熱頭痛:迎春花15克。煎水服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

②治咽喉腫痛:迎春花15克,點地梅、甘草各3克。水煎服。(《萬縣中草藥》)

③治小便熱痛:迎春花、車前草各15克。煎水服。(《貴州民間藥物》)

④治腫毒惡瘡:迎春花為末,酒調(diào)服,出汗即愈。(《衛(wèi)生易簡方》)

⑤治無名腫毒,發(fā)高燒:迎春花30克。煎水服。(《貴州草藥》)

⑥治臁瘡:迎春花適量,為末,調(diào)香油外敷。(《青島中草藥手冊》)

⑦治跌打損傷,刀傷出血:迎春花適量,搗爛外敷患處。(《中國藥用花卉》)
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(xì)]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(xì)]

健康養(yǎng)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