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【官網(wǎng)】

設(shè)為首頁|加入收藏|關(guān)于我們|聯(lián)系我們|網(wǎng)站地圖

您的位置:首頁 >  全草類中藥

火炭母草

  • 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 www.083500.cn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5-28 17:32:50
  • 來源:中醫(yī)中藥百科網(wǎng)

火炭母草

火炭母草

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

【異名】火炭毛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烏炭子(《植物名實(shí)圖考長編》),運(yùn)藥(《分類草藥性》),山蕎麥草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,黃鱔藤、暈藥(《四川中藥志》),烏白飯草(《泉州本草》),火炭星、鵲糖梅(《嶺南草藥志》),赤地利、烏飯?zhí)?、水沙柑子、鴣鶿飯、水退痧(《福建中草藥》),紅梅子葉、白飯草、大葉沙灘子(《廣東中草藥》),老鼠蔗(《廣西中草藥》)。

【來源】為蓼科植物火炭母草的全草。
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火炭母草

多年生直立或半攀援狀草本,長約1.5米。莖略具棱溝,光滑或被疏毛或腺毛,斜臥地面或依附而生,下部質(zhì)堅實(shí),多分枝,匍地者節(jié)處生根,嫩枝紫紅色。葉互生,具柄,有翅;葉片卵狀長橢圓形或卵狀三角形,長7~12厘米,全緣或具細(xì)圓齒,基部切形、渾圓或近心形,有時具2耳狀裂片;枝上部葉心臟形,有短葉柄或無柄而抱莖;上面鮮綠色或有V形黑紋,下面主脈有毛;托鞘膜質(zhì),斜截形。頭狀花序,再組成圓錐或傘房花序,花序軸常被膿毛,無總苞;小苞片光滑,通常急尖;小花白色、淡紅色或紫色;花被5裂片;雄蕊8;子房上位,花柱3裂。瘦果卵形,黑色,具三棱,包于宿存的花被內(nèi)?;ㄆ?月(四川)。

生于丘陵地帶向陽草坡、林邊、路旁濕潤土壤。分布于臺灣、福建、江西、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、四川和貴州等地。

本植物的根(火炭母草根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
【采集】夏、秋采收,曬干。

【藥材】干燥的莖甚長,棕色至棕紫色,有縱皺紋,節(jié)間頗長,節(jié)部膨大;質(zhì)脆易折斷,髓部疏松。葉片皺縮,枯黃色或黃綠色,主脈兩側(cè)有紫黑色斑塊,隱約可見;托葉鞘狀,淺黃棕色,常破碎而不完整。氣微,味淡微苦。以干燥、無雜質(zhì)者為佳。

產(chǎn)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福建等地。

【性味】酸甘,涼。

①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"味酸,平,無毒。"

②《品匯精要》:"味酸甘,性平,無毒。"

③《綱目》:"酸,平,有毒。"

④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"味酸,性寒。"

⑤《廣西中草藥》:"味微酸微澀,性微涼。"
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利濕,涼血解毒。治泄瀉,痢疾,黃疸,風(fēng)熱咽疼,虛弱頭昏,小兒疰夏,驚搐,婦女白帶,癰腫濕瘡,跌打損傷。

①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"去皮膚風(fēng)熱,流注,骨節(jié)癰腫疼痛。"

②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"炒蜜食能止痢癥。敷瘡、敷跌打、貼爛腳,拔毒、干水、斂口。"

③《嶺南采藥錄》:"治小兒身熱驚搐,臌脹。"

④《福建民間草藥》:"活血解毒,止痢,療帶。"

⑤《四川中藥志》:"治頭暈?zāi)垦#瑲馓摱@。"

⑥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清利濕熱,消滯解毒。治痢疾,腸炎,消化不良,肝炎,扁桃體炎,咽喉炎,癤腫,跌打扭傷,皮炎,濕疹,瘙癢。"

⑦南川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益氣行血,祛風(fēng)解熱。治虛弱,風(fēng)熱,頭昏,血?dú)馔础?

⑧《廣東中草藥》:"涼血解毒。治小兒夏季熱。"
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(鮮品1~2兩);或搗汁。外用;搗敷或煎水洗。

【選方】①治赤白痢:火炭母草和海金沙搗爛取汁,沖沸水,加糖少許服之。(《嶺南采藥錄》)

②治痢疾,腸炎,消化不良:火炭母、小鳳尾、布渣葉各六錢,水煎服。(廣東《中草藥處方選編》)

③治急慢性菌?。夯鹛磕?、野牡丹各二兩。水煎,每日一劑,分三次服。對慢性菌痢,可以同樣劑量做保留灌腸,每日二次,七至十天為一療程。(廣西《中草藥新醫(yī)療法處方集》)

④治濕熱黃疸:火炭母一兩,雞骨草一兩,水煎服。(《廣西中草藥》)

⑤治婦女帶下:鮮火炭母二至三兩,白雞冠花三至五朵。酌加水煎成半碗,飯后服,日兩次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

⑥治皮膚風(fēng)熱,流注,骨節(jié)癰腫疼痛:火炭母葉,煎水洗。(《嶺南采藥錄》)

⑦治臌脹:火炭母草,煎水熏洗及搗敷。(《嶺南采藥錄》)

⑧治癰腫:鮮火炭母草一兩,水煎,調(diào)酒服;渣調(diào)蜜或糯米飯搗爛,敷患處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
⑨治濕疹:鮮火炭母草一至二兩,水煎服;另取鮮全草水煎洗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
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①治療白喉

將火炭母鮮葉搗爛,取汁30毫升,加蜂蜜適量,每天分6次服,病重者少量多次灌服。臨床觀察63例,全部治愈。療程一般2~4天。

②治療急性腸炎

取火炭母1兩,古羊藤5錢,水煎每日1劑,分2次服。試用1584例,有效率約90%。

③治療霉菌性陰道炎

用火炭母1兩,煎水坐浴;火炭母粉于沖洗后局部噴撒。兩者交替使用,3~5次為一療程。治療17例,均有效。其中9例作陰道分泌物涂片復(fù)查霉菌,均轉(zhuǎn)陰性。

④治療小兒膿皰瘡

取火炭母全草3~5兩切碎,加適量水煮沸15~20分鐘,過濾,濾液浸洗局部,每日數(shù)次。有全身感染癥狀者另服中藥。治療25例,均獲治愈。

⑤治療角膜云翳、斑翳、白斑

用100%火炭母滴眼劑,每隔1~2小時滴眼1次,連續(xù)使用1~2月為一療程。治療316例,其中角膜云翳88例,斑翳1田例,白斑65例,達(dá)到良好效果者(較原視力進(jìn)步2行以上):角膜云翳占63.4%,角膜斑翳占46%,角膜白斑占38.4%。但火炭母滴眼劑的溶液不穩(wěn)定,滴用4~5天后即變質(zhì)失效,需另換新鮮眼藥水。又可用火炭母、十大功勞葉各1兩,加水2000毫升,煎4~5小時,去渣后濃縮至150毫升,過濾,取澄清液即可滴眼。滴眼時必須無異物感。加入十大功勞葉的目的在于矯正溶液的酸堿度。溶液需新鮮配制。每隔1~2小時滴眼1次,連續(xù)1~2月。適應(yīng)于角膜云翳、斑翳、非中心性角膜白斑,外眼疾病如急性結(jié)膜炎、結(jié)膜皰疹、淺層角鞏膜炎、電光性眼炎、角結(jié)膜化學(xué)傷。臨床試治200例,效果良好者角膜云翳36例,斑翳46例,白斑17例,總有效率達(dá)92%。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(xì)]

更多古今名醫(yī)

鄭欽安

鄭壽全,字欽安,生于清道光四年(1824),卒于清光緒三十二年..[詳細(xì)]

更多焦點(diǎn)熱文

薄荷

薄荷為常用和中藥。始載《唐本草》。別名:銀丹草。來源:..[詳細(xì)]

健康養(yǎng)生